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农村一名“老农垦”的搬家故事情节

阔别红明农场整整20年的林尤民,去年和妻子一齐从深圳返回农场后,家也再次安在了这里。

“深圳经济那么发达,你们又在那边工作生活了20年,为啥还要回来咧?”今天下午,面对记者的疑惑,林尤民打开了话匣子。“农场的变化真大,特别是这4年多以来的变化,我们已计划好在这里养老了。”他笑道:“我这也叫落叶归根啦。”

其实,除了对农场的眷恋以及大儿子在海口工作的缘故,林尤民去年携妻回到农场,还跟一套房子有关。而这套房子,又跟发端于4年多以前的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息息相关。

受历史、体制和政策等因素影响,约占海南1/4土地、1/8人口的海南农垦“企业办社会”负担沉重,国家惠农政策边缘化,造成经济远远落后于地方,而且民生欠账多,职工群众生活水平低,农垦管理体制各种积弊及沉疴亟待祛除。

2011年,农垦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到第三年时,林尤民夫妇又回来了。这一次,他们的蜗居变成了面积达60平方米的楼房。“省农垦总局给归侨的危房改造每户补贴2.25万元,我自己只掏了2.2万元。”他说,后来觉得房子面积小,又自个掏出20万元把新居扩建到140平方米。

与林尤民一样迁入新居的垦区职工群众还有很多。

为此,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下,在省委、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海南农垦按照“政企分开、社企分离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”的总体要求,以“体制融入地方、管理融入社会、经济融入市场”为目标,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,积极推动农垦改革发展,通过改革最大限度解放生产力。

以红明农场为例,2007年底进行的一次调查摸底结果显示,红明农场共有职工危房2149套。“1960年代,我就跟父母从国外回到红明农场后就长期住在瓦房里。”林尤民的妻子说。


据统计,近4年来,海南农垦共投入资金逾150亿元,解决了4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;修建了4100公里的场区水泥路;完成了农网改造,实现了“同网同价”;集中还清了历史上拖欠的职工工资、医疗费、养老金、社保欠费……

1991年,林尤民夫妇一齐离开工作生活多年的农垦到深圳谋生。这一别竟是20载。
近4年多来,垦区累计投入保障性住房配套资金达15亿元。垦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实施中央计划危房改造项目10.5万套、省农垦总局自建危房改造项目2万套、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2307套、公租房项目3369套、归难侨住房项目3476套等各类保障性住房。
激发农垦活力、改善垦区民生,使农垦经济和社会尽早融入全省发展一盘棋,这是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终极使命和诉求。


上一篇:保姆实行“蚂蚁搬家”式盗窃方法被抓获 下一篇:五保老人开心搬家.全靠民警帮忙
浏览次数:
模板文件不存在: ./template/pc/footer.htm